伊斯兰教在中国 中国何时传入了伊斯兰教,中外史籍记载不一,众说纷云,看法如下:隋开皇中(581—600)、开皇七年、隋大业九年(613)、隋大业十二年(616)、唐贞观三年(629)、唐贞观六年(63
伊斯兰教 - 流派 逊尼派:全称逊奈和大众派,被认为是伊斯兰教的正统派,人数约占全世界穆斯林的90%,信仰《古兰经》和《圣训》。 什叶派:什叶派是与逊尼派、哈瓦利吉派、穆尔吉埃派并称为早期伊斯兰的
伊斯兰教的教义 伊斯兰教基本信条为“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这在我国穆斯林中视其为“清真言”,突出了伊斯兰教信仰的核心内容,具体而言又有六大信仰之说: 1、信安拉。伊斯兰教是严格的
伊斯兰教的传播 伊斯兰教由阿拉伯地区性单一民族的宗教发展成世界性的多民族信仰的宗教,是阿拉伯伊斯兰国家通过不断对外扩张、经商交往、文化交流、向世界各地派出传教师等多种途径而得到广泛传播的结果。632年
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是世界性的宗教之一,与佛教、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中国旧称大食法、大食教、天方教、清真教、回回教、回教、回回教门等。截止到2009年底,世界人口约68亿人口中,穆斯林总人数是1
第九章 其它宗教文化 哲学、宗教、与中华经学 宗教(邪教除外)是人类文明进化在一定时期的产物,宗教是人类的灵光圈,从诞生以来就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其思想理论虽有不同,但都具有一定的哲学爱智特点。哲
高度通论 中华古代国学哲学是人类思维长河中主流之一,从人类文明肇始,其指向性就展示和合包容的特点。这一特点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基石,既强调自强无为之奋争,又强调厚德为人之和气,与西方文化既有区别,又
第八章 中华古代哲学思想的人类高度 一切哲学,都是有关人的哲学。当地球上最后一个人死去的以后,这世界还有什么意义? 中华古代国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罗万象,尤其其哲学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对人类先进
黄宗羲:黄宗羲定律 黄宗羲经过研究发现中国历史上赋税改革历朝历代都有进行,虽赋税改革目的很多是为了减轻农民负担,改善国家财政,每次税费改革后,农民负担在短时间内确实有下降,但随后又增长到比改革进行前更
2、倡导均田说与“工商皆本”说。黄宗羲以恢复井田制为口号,提出“授民以田”、“田土均之”的主张。王夫之、顾炎武也反对土地兼并,力主自占自耕与均田。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的思想,与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