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大家阅读益至讲坛的本期内容。我们欢迎工厂企业带着问题来参与我们每周六开展的免费精益研讨沙龙。
- 1 -
在当今竞争激励的社会中,许多工厂企业都会选择开展精益生产管理来提升自我战斗力。所以我们经常能够了解到这样的信息,某企业推行精益生产管理成功了,产生了多少效益,但我们对精益生产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有时还不太清晰。今天我们就来了解精益生产能为企业带来哪些改变。
- 2 -
一、优化流程,提高总体效益。可以这样说,有什么样的企业流程就能够产生出什么样的生产绩效。企业在改进流程的过程中要注意其目标是为了提高企业的总体效益。一个企业,如果流程管理好了,其整体效益也会有一个不错的提升。
二、消除八大浪费。企业中普遍存在的八大浪费包括:过量生产、等待时间、运输、库存、过程(工序)、动作、产品缺陷以及忽视员工创造力,只有从根本上消除这些,企业才能快速发展。
三、建立一个流,快速响应。建立一个流,将流程中不增值的无效时间尽可能压缩以缩短整个流程的时间,从而快速响应顾客的需要,这点对于精益生产管理是很重要的。
四、全过程的高质量,一次合格。质量是制造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检验只是一种事后补救,不但成本高而且无法保证不出差错。因此,应将品质内化于设计、流程和制造之中,建立一个不会出错的品质保证系统,一次做对。精益生产要求做到低库存、无间断流程,试想如果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后面的将全部停止,所以精益生产必须以全过程的高质量为基础,否则,精益生产只是一句空话。
五、标准化管理。标准化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标准化并不是一种限制和束缚,而是将企业中最优秀的做法固定下来,使得不同的人来做都可以做得最好,发挥最大成效和效率。而且,标准化也不是僵化、一成不变的,标准需要不断地创新和改进。
- 3 -
六、基于顾客需求的拉动式生产。在需要的时候,仅按所需要的数量生产,生产与销售是同步的。也就是说,按照销售的速度来进行生产,这样就可以保持物流的平衡,任何过早或过晚的生产都会造成浪费。
七、精益供应链。在精益企业中,供应商是企业长期运营的宝贵财富,是外部合伙人,他们信息共享,风险与利益共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遗憾的是,很多国内企业在实施精益生产时,与这种精益理念背道而驰,为了达到"零库存"的目标,将库存全部推到了供应商那里,弄得供应商怨声载道。精益生产的目标是降低整个供应链的库存。不花力气进行流程改造,只是简单地将库存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是不解决任何问题的。当你不断挤压盘剥你的供应商时,你还能指望他们愿意提供任何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吗?到头来受损的还是自己。
八、尊重员工,培养人才。尊重员工就是要尊重其智慧和能力,给他们提供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为企业也为自己做得更好。员工实行自主管理,在组织的职责范围内自行其是,不必担心因工作上的失误而受到惩罚,出错一定有其内在的原因,只要找到原因施以对策,下次就不会出现了。所以,精益的企业雇佣的是"一整个人",不精益的企业只雇佣了员工的"一双手"。
九、拥有一支精益人才团队。在精益生产推行好的企业中,会出现一支敢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益人才团队,他们想“特种兵”一样,既能团队作战,也能独立作战,能够发现并解决问题。拥有这样的团队,企业才能得到长足发展。
- 4 -
工厂企业落实精益生产管理,能够切实的为工厂企业带来巨大的好处,因此在智能制造2025这样的大环境下,许多人的目光都开始放到管理变革上来,尤其是那些业已被证明有效的新兴管理体系。
在这中间,“精益制造”被一再提及。“精益制造”概念是通过总结丰田汽车与众不同的生产方式(TPS)后,总结出来的。但是由于不具备一些重要的基本先决条件,“精益制造”距离大部分的中国企业,还很遥远。
1、过高的人员流动,导致精益思想所依赖的培训、能力提升难以持之以恒
丰田之所以能够在其企业内部建设和完善“精益制造”体系,与其全体员工终身雇佣制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对比中国制造业企业,由于普遍地将员工--特别是一线生产工人视为成本因素,绝大多数企业实施合同制和季节性临时工制度,对员工的过度使用和投入不足,直接导致了人员流动率居高不下。在如此情况下,导致很多工厂企业很难推广和实施“精益制造”体系。
基于这样的情况,工厂企业可以通过开展简便自动化改善,通过逐步实施,实现省力化、省人化、少人化的精益自动化生产,减少因为人员流动给工厂企业生产管理带来的问题。
2、追求结果而不重视流程,导致“精益制造”系统强调的“一致性”根本难于保证
“精益制造”不仅仅是一个新型管理项目,更是一个通过消除运营体系中所有可能造成损失的根源,从而不断追求完美的过程。由于运营系统中的损失,有很大一部分是由波动性造成的,这种波动性会直接导致产品质量标准的偏离或生产力的损失,而产品质量水平的不稳定,恰恰是制造业企业长期未能根治的顽疾之一。
但是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有面积可观的指定返修区域和专职返修人员,更有不少企业以此作为厂方重视质量--决不让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的证明。这些企业在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大都采取的是事后补救的方法,它们很少会想到,要在寻找问题根源和强化过程质量控制上做到极致。国内企业的这种观念,恰恰与精益的思想相违背。
通过实施简便自动化开展QEP(品质防错)改善,能够有效的解决产品质量管理问题,并且促进工厂企业实现降低成本,缩短生产周期的目标。
3、专注短期效果和缺乏长期规划,导致国内企业无法真正让“精益制造”落地
以丰田为例,当年为了推广“精益制造”中的各种工具和方法,用了差不多整整10年时间,才完成了从试验到全厂实施。如果按照“精益制造”的概念和方法在整个价值链中真正落地算,前后更是花了数十年的时间。时至今日,即便是丰田,当其建立海外组织和供应链时,仍然要制定一个长期渐进的目标,而不会期望在新的市场环境里一蹴而就。
虽然早在十几年前,不少中国企业便开始接触到“精益制造”的概念,虽然也不乏对“精益制造”情有独钟的企业家,同样不乏一个时期内大力宣传向“精益制造”转型者。真正的“精益制造”转型,可以给大多数制造企业带来脱胎换骨的变化,这点毋庸置疑。只是我们一定要提前洞察到“精益制造”所需要的管理环境,进而在转型之前,先实现管理环境的转型。
- 5 -
以上就是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内容,大家对如何成功开展精益生产管理工作有什么看法?或者有什么工作心得?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我们一起聊聊。另外,如果觉得此文让你小有收获,别忘了转发朋友圈哦~
在广州地区的企业家朋友欢迎您带着问题来参与我们每周六开展的免费精益研讨沙龙,想参加的朋友,可以在百度直接搜索“益至咨询”就能找到我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