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而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徼,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译文]
看它看不见,把它叫做“夷”;听它听不到,把它叫做“希”;摸它摸不到,把它叫做“微”。这三者的形状无从追究,它们原本就浑然而为一。它的上面既不显得光明亮堂;它的下面也不显得阴暗晦涩,无头无绪、延绵不绝却又不可称名,一切运动都又回复到无形无象的状态。这就是没有形状的形状,不见物体的形象,这就是“惚恍”。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前头,跟着它,也看不见它的后头。把握着早已存在的“道”,来驾驭现实存在的具体事物。能认识、了解宇宙的初始,这就叫做认识“道”的规律。
[解读]
老子此章讲述的是道为何物,听不到、看不到、摸不到,但却是实实在在的存在。
这让我想起西方哲学家迪卡尔的名言:我思故我在。
迪卡尔说,我们身边的树不是我们看到的样子,我们的身体也不是看到的样子,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光合作用与长期人类发展中潜意识形成的听觉、视频、味觉等综合假象。
我这个人到底存不存,我也不知道,但是我怀疑的思想存在,所以我还是存在的。因此我思故我在。
道是原始真实感知系统可以感知的东西,我猜想:老子或许是位修炼家,让自己静到极点,排除了所有的杂念,感知到了真实的宇宙世界。
而迪卡尔、康德只是用哲学模型来推论,这种感知能力的存在,这种感知世界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