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文王在丰,召太公曰:呜呼!商王虐极,罪杀不辜,公尚助予忧民,如何?
太公曰:王其修德,以下贤惠民。以观天道:天道无殃,不可先倡。人道无灾,不可先谋。必见天殃,又见人灾,乃可以谋。必见其阳,又见其阴,乃知其心。必见其外,又见其内,乃知其意。必见其疏,又见其亲,乃知其情。
行其道,道可致也。从其门,门可入也。立其礼,礼可成也。争其强,强可胜也。全胜不斗,大兵无创,与鬼神通,微哉微哉。与人同病相救,同情相成,同恶相助,同好相趋,故无甲兵而胜,无冲机而攻,无沟堑而守。
大智不智,大谋不谋,大勇不勇,大利不利。利天下者,天下启之;害天下者,天下闭之。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取天下者,若逐野兽,而天下皆有分肉之心。若同舟而济。济则皆同其利,败则皆同其害。然则皆有以启之,无有闭之也。无取于民者,取民者也。无取民者民利之;无取国者国利之;无取天下者天下利之。故道在不可见,事在不可闻,胜在不可知,微哉微哉。鸷鸟将击,卑飞敛翼,猛兽将搏,弭耳俯伏。圣有将动,必有愚色。
解读:
如果说《文韬》是治理内政的政治纲要,那么《武韬》就是夺取天下、战胜对手、占领市场的战略决策与宏观把控。
姜子牙第一篇讲发启,其实就是分析发动夺取天下的要领之处。
1、练好内功,修身养性,王者之道:
法、术、势,我们许多的人只懂得方法与技术,却不懂得势的把握,势的把握却是道的核心,悟道者必通天时、地利、人和。 孙子兵法讲我可立于不败,但未必可胜,因为对手是谁不清楚。
观天道、观人世,天道有乱、人世有变,圣人可出来消灭恶人,开创圣世。时机可以等待与把握,但永远不可创造。这与现代的观点大大不同,我们说有机会,要把握机会,没有机会需要创造机会。这是不对的,机会永远不能创造,只能把握。顺势而为者生,逆势而行者亡。
2、天下非一人之天下,而是天下之天下:
天下有变,自然会有群起者,群起者众多,群雄追鹿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为分天下之利吗?因此谁的胸怀能容得与别人一起打天下、并且共拥有天下,就能得到天下。
因为天下非一人之天下,而是天下之天下,大家都有分肉之心,那么就同舟共济,打天下时大家会全力以赴。
3、大智若愚,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圣人将动,必有愚相,道不可见啊。姜子牙讲了反者道之动的观点:
不夺百姓利益者,百姓爱戴;不夺取天下者,天下归他;不夺取国家者,国家服他。飞鸟将飞时,必收双翼;动物将搏击时,必静观不动。
真正的高手,别人根本看不出他的大智,在世人看来是与常人无异。实则是最后的赢家,而且是共赢的大家。
最后的胜利,必然建立在众人的胜利之上,最大的利益,必然建立在众人的利益之上。
此段与老子《道德经》观点极为相似,老子在齐国,姜子牙也在齐国,好像有很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