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本市场机构化和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高储蓄的中国居民全球配置资产的需求将成为公募发展的又一重大机遇。在第三届中国机构投资者峰会暨财富管理国际论坛上,前海开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荣誉董事长龚方雄发表主题演讲称,中国家庭中目前能够配置境外资产的主要是高净值人士,普通家庭持有境外资产几乎为零,跟发达国家相比空间巨大,但境外资产配置一定要通过成熟机构进行,这也为公募的国际化之路提供了广阔发展前景。
国际化更强调资产配置能力
龚方雄说,众所周知,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在加快,资本市场国际化步伐也在加快。比如,市场寄予厚望的将A股纳入MSCI,一开始可能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可能一开始只会纳入应纳入量的5%,5到10年后才会全额纳入。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将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
龚方雄说,在长期投资当中,资产配置的作用不亚于甚至更重于投资人的投资能力。尤其是在国际化的大趋势中,资产配置也比投资能力更重要。以前,中国的投资基本上都基于境内,而且大家会反复提及,中国的投资标的有限,尤其是好的投资标的。“对中国这样一个国民储蓄率将近50%、家庭储蓄率将近30%的国家来说,尤其需要巨量的有价值的投资标的来吸纳和为居民储蓄增值,如果找不到好的投资标的,配置更是无从谈起。”他认为,如果中国投资人在全球范围内选择投资标的,可选范围和标的质量会大有不同,长期投资回报的获取,可能会比现在要容易、来源要更宽广得多。
全球市场现跨资产类别巨幅动荡
“未来一两年,全球资本市场会非常动荡不安。”对全球的宏观经济前景和全球资本市场发展的现状,龚方雄如是说。
他分析,全球经济和资本市场的特性,首先是低增长,然后全球经济虽然流动性泛滥,但是很多国家仍然面临着通缩的威胁,甚至很多国家实施了负利率。今年全球市场的特点是大幅度的动荡,而且是跨资产类别的动荡,跨国家、跨行业,没有哪一类资产今年不是巨幅动荡。因为各个经济体的政策都高度不确定,政策风险的概率也在增加,而全球的机构投资者和基金经理最担心的事情就是宏观政策的失序和失效,对政策的不确定性都高度关注。全球资本市场最关心的是,如果各大央行放水撒钱,全球实行负利率,经济很难走出反弹,全球的资本市场难以为继。而且很多资本市场、尤其是海外主要资本市场,比如美国股市已经处于七八年的高位,从历史来看,美国的牛市持续七八年以后一般都是一个大熊市。而且,境外资本市场的估值并不便宜,美国标普的平均估值已经有18、19倍。加上美联储的加息预期,也成为宏观市场波动的根源。
通过成熟机构进行全球配置
龚方雄认为,中国投资全球化的发展方向是确定的,但道路肯定是曲折的,因为短期全球宏观经济前景和全球资本市场急剧动荡和不安,个人投资者不能盲目进行全球资产配置,需要借助成熟机构的配置能力投资海外市场。
他说,全球化进程特别有利于中国资本[0.00%]市场机构化,因为个人的能力极其有限,而且面对的又是越来越复杂、多变,宏观、微观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参与其中进行投资肯定需要机构化,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进程肯定也需要机构化。为什么说中国全球化资产配置的前景非常好?龚方雄说,以中国家庭跟国外家庭的全球资产配置比例来看,日本的家庭一般持有境外资产占总资产的三分之一左右,欧美一般是在10%~20%之间,国家越大,境外资产配置的越少,美国大概只有10%左右。但在各种公开的统计中,取决于统计口径和方法的不同,中国家庭平均持有境外资产配置的比例在1%~3%之间。现在中国家庭能够配置的境外资产主要属于高净值的产业界人士,普通家庭持有境外资产几乎是零。跟发达国家比起来,中国家庭境外资产配置提升空间确实非常大,且主要通过机构投资者来进行境外资产配置。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机构投资者、公募基金业的发展,确实空间巨大。
公募在海外并购中大有可为龚方雄指出,从中短期角度来讲,全球化的资产配置,要非常关注跟产业基金的结合。众所周知,在全球化的进程和中国改革开放市场化的进程中,一直是实业和产业资本走在并购的前沿。现在,全球并购风生水起,因为中国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启动,中国现在要进行结构转型和调整,缺乏的技术、品牌和资源,都可以通过全球并购的捷径来获取。另一方面尤其值得国内公募关注的是,在境外很多并购活动是通过机构投资者和基金的方式去参与和完成,但是在中国相关的并购中,往往是产业资本、企业资本直接去做。这就是说,基金业在全球并购活动当中所能发挥的功效和职能非常大,但国内公募在这方面现在还严重落伍,所以在这方面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空间巨大,国内公募在并购方面已经严重的滞后于产业界。当然,由于短期人民币贬值的压力和外汇管制,很多基金业的钱出不去。但是,限制毕竟是短期的现象,趋势终将是趋势,发展方向很明确,国内公募业要不断地为此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