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28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金融研究所与中国
经济年鉴社共同举办的“中国民间
金融论坛”在北京举行。
中国
经济网北京3月29日讯(记者周剑) “随着
金融改革的推进,我们需要将部分民间
金融进行改造‘招安’,将其纳入正轨。”在3月27日至28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金融研究所与中国
经济年鉴社共同举办的“中国民间
金融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研究员侯云春上发表了该观点。
侯云春认为,在目前正规
金融服务不到位的情况下,非正式的民间
金融活动十分活跃。但这些活动既不规范也存在较大风险。因此,需将部分民间
金融进行改造,让更多民间
金融成为整个
金融活动的有益补充。
在侯云春看来,
金融服务在我国
经济新旧常态转换之际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但当前我国
金融领域还存在对实体
经济支持不够、资金错配、间接融资过多等问题。
侯云春举例说,国际
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由2008年的47.5万亿大幅增长到今年2月底的125.74万亿元,但企业仍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现象,这就说明
金融服务传导机制存在问题。资金供给方面,众所周知大部分银行的贷款是短期的,而参与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项目的企业的建设周期和回报周期都比较长,这就造成很多企业的资金是“短贷长用”。此外,当前我国企业70%的资金通过银行来间接融资,而国外企业则恰恰相反,70%的资金是通过资本
市场等直接融资,因此我国需要大力发展资本
市场,拓展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