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内容参见:https://liuhuapeng.jiangshi.org
媒体报道,一家叫做招联的公司与蚂蚁金服推出的芝麻信用分开始合作,为客户提供无抵押的信用贷款。而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也是不久前刚刚正式成立,这家公司注册资本20亿元人民币,招商银行旗下全资子公司香港永隆银行与中国联通各占50%,是目前国内注册资本最大的消费金融公司。
招联公司目标群体主要是传统金融业务没有完全覆盖的年轻消费群体,招联将充分发挥股东双方优势,在联通合约机的分期购买等方面开展业务,同时还将针对不同行业如旅游、装修等,向消费者提供消费金融服务。
招联公司应该算是电信运营商与传统银行企业进行的一次深度的互联网金融合作尝试,也是运营商转型过程中的一次有益探索。此前,中国的三家运营商都有各自的支付平台,后来也陆续仿照余额宝推出过货币基金,这次中国联通与招商银行的平等合作是进一步的转型深化。
运营商在资源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中国,电信运营商、银行都是大数据的拥有者,但此前的数据使用往往局限于公司内部的经营分析,支撑产品开发不足。中国联通拥有数以亿计的用户,还有遍布城乡的渠道及服务人员,也有着销售实物手机和虚拟互联网产品的经验。招商银行一直被誉为中国服务最好的银行,在新产品开发和银行业务开拓方面能力超强。两者的结合势必发展成为互联网金融行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更重要的是,在互联网金融赖以生存的大数据领域,运营商的优势明显。数以亿计的通信用户基数保证了数据的海量和多元性,这些数据还具有可持续性,运营商可以对海量数据进行有效分析,精准、高效地为产品研发和用户征信评价提供服务。
美国已经有机构运用通信记录进行消费贷款的信用评价,只需要调取客户在最近一段时间的通信清单,就可以从通话习惯中分析出其还款能力和未来坏账可能性。随着运营商基于大数据分析需要的数据库架构的完善,这些大数据方法会逐渐成熟与实用,运营商完全有能力加入到互联网金融的竞争中来。
互联网金融可以促进运营商自身终端和业务的使用
按照规划,招联未来会尝试与不同行业的电商平台合作推出不同的消费信贷业务,目前已经在和一些电商平台合作,比如针对年轻客户提供的装修、旅游等不同领域的消费信贷服务。
中国联通从事的消费信贷,主要针对的是年轻人的需求,而中国联通在3G时代也吸收了大量特别重视移动互联网体验的年轻用户,这些用户喜欢新潮,消费能力强,但是自身的财务能力却有限,在中国联通与招商银行合作之后,就可以为这批用户提供适当的消费支持,显然也包括购买中国联通的智能手机或其他相关产品。
运营商们都财大气粗,还与客户拥有太多的接触点,非常熟悉用户的生活习惯,还有着完善的支撑系统,天生与互联网和金融有瓜葛。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运营商也会开发及运营各种各样的民生应用,这些应用毫无例外的都会和金融有交集,一旦运营商主导的互联网金融产品被用户所接受,那么这些用户将成为运营商的最忠诚用户,也会大大提高每个客户的贡献度。当然,好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也会帮助客户提升价值,这是一场双赢的游戏。
运营商要从自己擅长的位置找到突破点
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三家运营商动手并不晚。比如,在移动支付上,运营商们远比互联网公司更早布局,只是限于政策和体制问题逡巡不前,后来被互联网公司抢占了将少。
在余额宝为代表的低风险货币基金到来之后,中国电信率先推出余额增值理财服务“添益宝”,中国联通也和安信基金联合推出针对手机套餐用户的“话费宝”,不久,中国移动推出旗下第一只互联网金融产品“和聚宝”,对接汇添富和聚宝货币基金,后来中国移动又依托“和包”推出了多种互联网金融应用。
现在,随着移动互联网转型的紧迫性增强,三家运营商借助国企改造的机会,可以大举突破原来的条条框框,中国移动已经成立了独立的互联网公司,中国联通的小沃科技也已经从新出发,这次中国联通与招商银行的合作可以看作是新的里程碑。面对中国的机会,运营商需要从自己的优势资源入手,寻找突破的点,一旦突破了瓶颈有了成功的经验,未来的路就会越走越顺利。
资料显示,我国的消费金融行业在2009年以试点的方式起步,随后北银、锦程、中银和捷信等四家消费金融试点公司获批成立,其中有三家的发起人为银行。2014年初京东推出白条,7月天猫分期购业务上线。此外,还有合肥百货、海印股份、苏宁云商、重庆百货等上市公司进军消费金融领域。据艾瑞咨询集团公布的消费金融报告,预计2017年,消费金融市场将突破千亿,未来三年复合增长率达到94%。这样大的一个市场,非常适合像中国联通与招商银行这样以年轻人和白领阶层为主要用户群体的企业。
中国联通与招商银行在互联网金融方面的合作是强强联合的一次有益尝试,也是运营商业务转型的关键一环,虽然表现的十分低调,但意义却相当重大。虽然现在还不足以对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造成大的冲击,甚至未来也不可能充当行业的领头羊,但运营商却可以借此打开一扇通往未来的窗户,看到的将是盛开的鲜花。
更多精彩内容参见:https://liuhuapeng.jiangsh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