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
知识,是一种可以带来价值的、有用的信息,其不仅包括数据、信息、文档等有形载体的知识,同时还包括存在于个人头脑中无形的经验、素质、阅历、技巧、洞察力、智慧等知识。
从以上“知识模型”来看,知识及知识以下的部分相对来讲是容易培训和培养的,但涉及“智慧”层面的内容是很难培养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发现有人读了很多书但是没有智慧。
技能:
技能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趋于完善化、自动化的智力活动方式和肢体动作方式的复杂系统。
一定的知识经验是形成某种技能的必要条件。掌握的基本知识越巩固,越有助于技能的形成。技能一经形成又会促进知识的掌握,如形成了阅读技能,会有助于对教材内容的领会。有很多人很爱学习,学了很多知识,但是没有转化为技能。
技能是通过持续练习而形成的。技能的形成离不开一定的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良好的遗传素质和一定的生理成熟度会有助于技能的形成,但是技能却不是遗传的结果,它是在后天生活中通过练习而形成的。
在这里,我们还需要考虑“天赋”要素对技能的影响,天赋主要是先天形成,与遗传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举例:在音乐、体育、艺术领域,某些个别人比其他人学习得更快、成就更高。
心态:
心态即心理态度的简称,是人的意识、观念、动机、情感、气质、兴趣等心理状态的集合,它是人的心理对各种信息刺激做出反应的趋向。心态与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价值观的扭曲,直接影响心态的变化,从而影响人的外在行为。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人基于家庭和社会环境的日积月累后影响而形成,不是短时间能够改变的。
结论:人,是非常复杂的动物。人的态度,是很难改变的,它是一个人内在价值观和思维的外在投射。他/她只有内心改变了,态度才会改变,行为才会改变。除非,人生遇到了非常大的变化,例如地震灾害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性格:
性格,也叫做个性,是身体特征对环境和各种信息所表现出来的持续反应。
性格的形成,是先天和后天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据遗传学来说,子女主要遗传父亲的性格、母亲的智力。主性格,是不能改变的,在顺境和逆境中副性格会发生变化。国外做过实证研究:刚生下来的婴儿样本,观察其行为及性格特征,20年的时间进行跟踪研究发现,1/3的婴儿其行为与20年后的行为具有非常高的相关性。
性格的差异对绩效的结果具有显著的影响。比较明显的是销售岗位,内向型的员工,他们的绩效普遍很低,他们不愿意去打电话或者与客户接触。
根据心理学、脑科学、神经学研究及实践证明:性格是很难改变的,是很难培养的,只能完善和微调。
素质:
素质,是驱动员工产生优秀工作绩效的各种个性特征的集合,它反映的是可以通过不同方式表现出来的员工的知识、技能、个性与内驱力等。素质是判断一个人能否胜任某项工作及决定并区别绩效高度差异的关键要素。素质的形成,与先天和后天都有一定的关系。
从哈佛大学麦克里兰教授的素质研究及企业实践来看,底层素质如内驱动力、影响力是很难培养的, 表层素质沟通能力等相对容易培养。
以素质模型中“影响力”来举例,以一个5岁的小孩子寒冷的冬天想吃冰糖葫芦来举例。
影响力,即为了使他人赞成或支持说话者的议程所采取的说服、使别人信服、影响他人的办法。影响力具体可以分为五级:
第一级:陈述意图但不采取具体行动。
第二级:采取单项行动去说服。
第三级:采取多项行动去说服。
第四级:运用非直接影响策略。
第五级:运用复杂的影响策略。
品德:
品德亦称道德品质,它是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规范采取行动时,经常表现出来的一些稳定的特征或倾向。品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有机构成,简称为知、情、意、行的有机结合。
品德的形成,都是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个体通过自己的道德实践活动,不断对社会道德现象、道德榜样与道德规范的认同并转化为行为的结果。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因素相互作用,协调发展的结果。
同样,品德的培养也是很有难度的,企业需要花很大的精力营造相应的文化、树立标杆、学习和宣导、引导和激励才能有所变化。
战略人力资源开发专家梅博老师关于企业人才培养的观点如下:
1.知识和技能是容易培养的,但是心态、性格、素质、品德是很难培养的。
2.素质,是区别绩效一般员工与卓越员工的显著要素。
3.不要试图去改变人的性格,与其花费巨额的费用和精力去培养人,不如一开始就选对人。
4.品德和态度,远远比知识和技能更重要。
心错了,这个世界就错了,态度也就错了,行为也就错了,行为错了,结果也一定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