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过这么一句很火的话,是这么说的。叫:听了很多的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同样的,我们做产营销的时候,也会有这种感觉:了很多的商业案例,感觉自己也弄懂了很多营销理论,可为什么轮到我自己做营销的时候,却总是不见效果!
那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么到底该怎么去改变呢?
1.看清营销的本质
你没有看清营销的本质,很多人以为营销就是写文案、做广告、办活动、找代言人炒作,这就大错特错了。
比如
孔府宴酒、太子奶、熊猫手机这几个品牌,你听过几个?可能都不记得了吧,不过人家可都是当年央视的标王,短时间内家喻户晓,但很快就销声匿迹了。
即便是在互联网时代,也有拉手网、团宝网、e洗车这样的公司,会犯类似的营销错误,陷入“火箭式成功、火箭式失败”的怪圈。
营销的本质是吸引和留存顾客,很多企业过去专注吸引顾客了,却忽略了把顾客留存住。所以说,营销需要一整套合理战略的支撑。
提醒一点,套战略不能是从别人那里模仿来的,模仿带不来成功。
比如
很多人认为小米高速发展的秘诀一是性价比高,二是会玩营销、搞粉丝经济,所以很多人也开始模仿小米的营销策略,盲目搞低价、搞社群。
当然,这些模仿者不可能成功,因为它只看到了现象,却没有看到小米所处的风口和战略布局,小米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当时恰好弥补了国内中端智能机的缺口。
也就是说,在制定营销策略的时候,不能只是模仿别人的手段或理论,而忽略了不断变化的时机的重要性。只专注模仿“猪飞的姿态”,而忽略了“风口的快速变化”,那你肯定就不能成功了嘛。
2.搞清楚什么事情可以理论指导
没做好营销的第二个原因是,没有搞清楚,什么事情可以被理论指导,而什么事情不能被理论指导。
也就是说,不是所有东西都能用理论指导的。
所谓的营销理论,无非是教会你把无序的抽象转变为有序的计划,但它可不会教会你如何应对变化。
很多公司的市场营销就是乱枪打,看哪个平台火就去哪儿营销,或者干脆就跟着竞争对手的步调走,别人在哪儿推广,我也跟着去哪儿,最终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再举个例子,
很多营销人都把二八定律奉为准则,就是说,企业的利润80%来自20%的顾客,所以这20%的顾客是企业的所谓核心顾客,他们自然可以享受到企业额外的照顾。这就是理论。
而现实情况中,却有很多的情况变化。
比如,滴滴打车针对它20%的核心用户和司机进行强烈补贴和运营,但是遇到了神州专车关于“专车安全性”的公关危机,或者是遇到易到用车“充100送100”的价格战攻击。
那哪怕是原来接受过滴滴补贴的核心用户,也有可能被竞争对手抢走。
所以说,理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能不能处理好现实生活中不断出现的各种变化,只有找到动态平衡点适应这种变化,才有可能成功。
上面说了,为什么你看了那么多的营销案例却做不好营销的几点原因。
那你可能会问:既然你说我不成功是因为没有跟上变化,那我应该怎样制定营销策略,来应对这种变化?
有没有一个更好的营销策略推荐给我?你还别说,有一种敏捷营销正适合。
什么是敏捷营销呢?敏捷工作方法其实是这几年风靡IT界的一套管理方法论,核心就是提高团队业绩的同时,也要提高团队应对需求变化的灵活性。
放在市场营销领域也是一样,所谓的敏捷营销,就是快速响应变化,及时抓住市场机遇做调整,并且关注持续的改进和协作。
举个例子
之前沃尔沃汽车给人的印象首先就是安全,它的营销策略也一直是保守、传统的,比如赞助环球帆船赛啊、创赢中国精英企业家评选啊等等,当然了,广告中主要的传播点也是安全。
虽说这种营销策略,为沃尔沃这个品牌带来了很多无形的品牌资产,比如低调啊、最安全的汽车啊等等。但是与善于折腾、抓眼球的宝马等德系品牌相比,沃尔沃在消费者心中的分量却弱了点。
这种情况下,2014年沃尔沃就采取了“Volvo Way to Market”全球创新营销战略,本质就是“敏捷营销”。
它其中一个重要举动就是针对雾霾制定“北欧空气”营销策划,比如推出沃尔沃车内空气质量体验家庭日等等。
同时营销渠道也更灵活,联合易到用车、本来生活网等进行“沃尔沃喊你回家吃饭”“抢夺北欧生鲜”等活动在朋友圈刷屏。
还有其他诸如漫画十二星座宣传Sensus智能交互系统、情人节男士情侣信件等多种营销形式。结果,当时沃尔沃的品牌影响力一下子提高了不少。
所以说,我们平时关注别人成功的商业案例,只是看到了战略的表面现象,模仿是难以成功的。
真正成功的营销,应该看到快速变化的风口,并且使用“敏捷营销”来应对迅速而不可预测的市场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