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晓平,谭晓平讲师,谭晓平联系方式,谭晓平培训师-【讲师网】
建材家居管理与营销实战培训师
46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谭晓平:人生的欲望与需求
2016-01-20 38934
近日与朋友聊天,突然就冒出了这么一个问题:如何把握一生的欲望与需求?
      在经济学上,有一个概念,叫有效需求。针对个体而言,有效需求可以简单概括为既具有购买欲,又具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有购买欲却没有支付能力,那就只能称为欲望了。
      超越营销理论,上升到行为科学角度,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幸福指数却越来越低,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人们给自己确定了太高的标准,超越个人能力,人为地将自己的人生需求层次拔高所致。
      面临硕士毕业,孩子跟我讨论就业方向与工作选择。问她择业标准,她轻描淡写地对我说,想自由地发展自己。
      我哭笑不得。
      我说,不是什么人在什么阶段都能够“自由地发展自己”。自由发展是一种资本,是经过若干努力后才能达到的境界,而不是一种愿望。你得能够养活自己并且生活无忧(安全),你得拥有自己圈子和事业基础,并且,你得通过自己的努力证明了自己,获得了认同甚至尊敬,然后,你才可以考虑自由地发展自己了。
      这类似于士兵与将军的名言。等你弄个师长、旅长干干,你才可以向将军迈进。
      实在看不到自由发展自己的空间与可能,她按照我的要求,十分不情愿地去读博士了。
      对有些人来说,可能一辈子都得为满足生理需要而努力;另外一部分人则在为安定、安稳努力;能够赢得尊敬,已经是很高境界---无论在任何社会,能够自由发展自己者,都是小众人群。
      人很容易产生幻觉,尤其是在人生获得某种突破之后。
      知足者常乐,是至理名言。
      有那么一段时间,每次回农村老家,心里都不是滋味。总感觉姊妹们在家里生活得很苦。于是乎,把没有考上大学的晚辈们一古脑地全部作了安排。后来,有个别回去了。弄得我十分不高兴,认为他们太不争气。
      慢慢地,我改变了看法,因为他们回去后,居然生活得十分悠闲和惬意---因为在外面见过世面,头脑灵活,还被村里的企业聘为管理人员。
      农村是一个由村落构成的相对封闭的社会。好得太很的,搬出去了。余下的,太好的也不多,太差的也不多。在这种环境下,人们的心理不会因为攀比而失衡。衣食无忧,除了农忙时间,大部分时间都比较清闲。而且,由于农机的普及(可以租到),太苦太累的活也不多。可能唯一让人烦心的是总是因为婚丧嫁娶闹得有点钱紧。
      现在皇粮也免了,并且会多少有点政府补贴;新农合也使得医疗有了保障;人过了60岁甚至还能领点生活费。
      事实上,目前过得最郁闷的是那些混得不错但还没有好到家的人。
因为混得好,他们已经有条件做很多梦。但由于没有好到家,他们缺乏很多打造未来的资源。
      不满足于现状,又把握不了未来。这自然让人很痛苦。
      知足常乐,知不足而后进。前者用于指导现在的生活,后者用于指导未来的发展。生活、事业才能两不误。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住在59平方的房子里,也没有感觉到有什么憋屈。更让我心里平衡的是刘春雄老师住的那个比我的还小---进了他的书房简直没有地方下脚---连个像样的书柜都没有,书全部堆在地上。
      人比人得死。找不到自己生活的基准,岂止是痛苦而已?
      别人为职称弄得哭天抹泪,要死要活,我有个哥们却拒绝评职称。他的道理是,凭什么要让那帮子无聊的笨蛋对我评头论足?刘老师的职称也是在领导做工作后才评的。他们所以如此,是因为有自己的心理平衡点。正为如此,才能对职称低于别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也正是因为能够心安理得地住在陋室里,我与刘老师才不会因为收入问题而改变自己的个性,才能够始终做到让收入成为工作的结果而不是起点。
      一个被社会或者外部左右了人,是没有可能自由发展自己的。
      我认为多数中小企业主,未来的生活、工作一定很不快乐。
      他们所以能够成就今天的业绩,并非很会经营企业,更多地是环境造就的。环境和现实使得他们从抓机会做生意向经营企业转变,但他们中的多数人根本就不知道如何经营一个企业。
      他们中的多数人并不发自内心地尊敬知识和人才,所以,对那些稍有点本事(自然会稍有点个性)的人,他们根本就用不了。他们的管理和业务骨干更多地是历史的产物,并且要么是亲戚要么是故旧。请来的人才走马灯似地换来换去,留下的仍然是亲戚和故旧,以及那些为数不多的没有脾气的新人。
      他们玩不转了,还退不下来---也没有退下来的打算。交给别人,因为不放心,自然不放权。宁可自己把企业弄死,也不愿冒些险让别人弄活。就去像叶敦明所说的,宁愿跟着刘一秒们搞精神胜利法。
      更重要的是,对这个古今中外都概莫能外的事实:绝大多数(甚至所有)企业最终都得关门。而我们的中小企业主恰恰不服这个气---我白手尚能起家,现在条件优越了反倒不行了?
      人都有自己归宿。如何有效起步有道,选择归宿亦有道。甚至,明智地决定归宿比如何起步更加重要。在我国,个人财富管理、个人事业管理正在成为一门学问和智慧。八九十年代,如何发家致富是个大问题,今天,如何让自己的发家行为适可而止是个大问题。
      人生有梦才美。
      但不是所有人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适合做梦。
      留耕道人《四留铭》云: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
      不是所有欲望都适合、都能够转化为现实需求,给自己留点从容的空间吧。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太原站 ty.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5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