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明江,申明江讲师,申明江联系方式,申明江培训师-【讲师网】
采购物流供应链实战专家
54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申明江:制造业“空心化”,是“危”还是“机”?
2016-01-20 63342


作者   申明江 上海睿御供应链管理顾问

2004年全球最大的光电通讯元器件奥兰若在深圳建厂,随著近些年中国人力成本上涨,政策红利的缩紧,公司于2012年将部分产品生产线迁移到马来西亚。这可能是近几年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典型的工厂外迁事件。类似事件究竟对“中国制造”有什么样的影响?影响又有多大呢?

 

首先,从观念认识上来看:

国家鼓励落后产能淘汰及大力促进电商领域等服务业的激励政策来看,无论“制造业”比重如何下降,只要它是建立在科技和生产力高度发展、三大产业间良性循环关系这样的基础上,就不能说是产业“空心化”。因为在这个前提下比例关系的变化并没有破坏一国生产供给需求能力的平衡。相反,这种结构演进纯粹是一种进步,它标志着社会从低端制造向科技创新的转变,是社会进步和新技术革命的必然结果。

 

其次,从迁移优势来看:

以文中所提及的奥兰若为例,在马来西亚的工厂运营六个月后竞未能生产出一件产品出来。而且还是相对成熟产品线(科技含量高及新产品生产仍保留在深圳)。一是因为当地教育水平偏低的劳动力效率过低;二是源于当地待提升的物流基础设施,部分地区在建厂前还要先修路;三是待健全的供应商配套体系。

如果把“工厂外迁”看成一个选址决策,所决策的依据绝不仅仅是相对便宜的劳动力和短暂的政策优惠。而是看供应链运营的总成本,案例中企业搬迁后的总成本水平明显违背了搬迁前的初衷。

 

        最后,从迁移影响上看:

在历史上,19世纪中期,英国曾经依靠其“世界工厂”的地位,使其经济发展创造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同时也成为世界的金融中心。但随后,英国工业资本大举对海外投资,20世纪初,英国海外投资一度超过国内投资的规模,致使英国国内工业生产,从 19世纪末期开始下降,技术进步速度明显放慢,最后被美国德国超过,从“世界工厂”跌落为工业品进口国。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也被美国和日本超过。

可能会问,美国国内也没有生产,会不会重蹈英国的覆辙?我觉得不太可能,第一美国有著强大的工业基础,军工、飞机、汽车、IT数码等世界领先地位仍无人能及,充其量只能算是产品结构不平衡;其次,美国已意识到此危机,奥巴马总统在2012年一次会议上曾要求跨国集团大佬们将制造工厂回迁;最后,美国主导了世界金融秩序,可以通过货币杠杆作出对自己最有利的决策。

那中国会走英国老路吗?这可能是大家关心问题。我仍持比较乐观态度,第一,中国有著高素质的劳动力,富有经验的管理团队,和世界最强的设施基础。“工厂外迁”决策是供应链上“链主”企业的专利,而只有链主企业有足够的影响力才能带动整个产业链的迁移。至于奥兰若类似的低级产品生产线不会伤及中国作为制造大国的筋骨;第二,中国有著庞大的内需市场,这种刚性的需求会让开明的企业家们做最有利的选择;第三,当今的世界也非19世纪的世界,而是比以前更“平”,中国与发达国家差距越来越小。中国有能力使国家产业结构往最优化方向发展,中国在各领域科学技术在过去30年的沉淀优势本身无可替代。

 

当然“空心化”危机并非危言耸听,只有在不断强化自我优势中才能得以维护“制造大国”的地位,在危机来袭之时,我们更应做好准备。比喻浙江某服装企业发明一项缝纫技术,效率是原来四倍,相当于可减少四分之三的一线员工;政府也应出台刺激实体经济的措施,减少实业经济的税赋压力;真正打造如李克强总理所言的“物畅其流”大通道,坚决杜绝“雁过拔毛”的现象;建立多元的信贷体系,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三四线城市可以出台一些阶段性的工业土地使用优惠政策;国家应引导企业自举创新,对有重大突破的项目给予补贴…… 无论形势严峻如何,“空心化”危机对中国现阶段的影响是有限的,相反,这正是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中国制造企业的技术更好的革新机会。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太原站 ty.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蔡老师 15925605583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