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前后,组织文化传入中国,很快得到了企业界和学术界的认同和响应。一大批文献相继问世,并且一些管理实践也受到了国外的重视,但国人所操作的理论语言几乎依然是西方的(韩巍,2004)。通过文献回顾发
自从理论界和实践界认识到组织文化的重要性后,相关研究接踵而至。随着定量研究的发展,如何测量组织文化成为关键。许多研究人员尝试设计组织文化量表,并积极地将其运用到实践中。除了以上介绍到的量表外,国外已开
Schein(1992)用十个维度区别不同组织的组织文化:组织规范、赞同组织价值观、正式的哲学、规划、氛围、思考习惯、成员精神模式和语言范例、成员共享的意图、成员具有的技能、组织基础象征。Hofste
分析前人的研究,Wallach(1983)认为组织成员共享的价值观、规范和信仰可以通过官僚文化、创新文化和支持文化来描述,这些文化相互独立。官僚文化,有清楚的责任线和权力线;工作被高度地组织、划分和系
Eric和Rangapriya(2005)通过因素分析发现,组织文化有六个维度:四个维度——关注顾客(customer focus)、公司公民职责(corporate citizenship)、绩效标
O’Reilly等人(1991)从匹配的角度研究人与组织的匹配、个体结果变量间的关系,通过文献回顾,设计了组织文化概评量表(the Organizational Culture Profile, OC
Glaser、Zamanou和Hacker (1987)开发了组织文化测量量表(Organizational Culture Survey,OCS),该量表是标准的测量量表,在调查过程中,可以与其它测
W. van der Post和T. de Coning(1997)开发组织文化测量工具,其目的是洞察组织成员的规范和态度,而不是为了区分组织文化类型。Post和Coning准备设计问卷时,通过文献回
Cooke和 Lafferty(1983)认为可以通过测量与组织成员共享的信仰和价值观相关的行为标准和期望来评价组织文化,并指出有12类标准和期望可以测出三类文化。影响组织成员思考和行动的12套标准化
Rob.Goffee和Gareth.Jones(1998)构建了双S立方体模型,以社交性为纵轴,以团结性为横轴,将立方体的一面划分成四个部分,每个部分代表一类文化。社交性高团结性低的文化称为网络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