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愿意让孩子和差生交朋友吗? 昨天吃过晚饭,陪读小学二年级的儿子到楼下散步。只见远处有个小姑娘边向我们招手,边叫着儿子的名字,可身旁的儿子却视而不见。我拍了他下道:“前面的小姑娘好象在叫你。”儿子看了看不吭声,小姑娘继续热情地招手,儿子却扭扭捏捏地假装没看见,我忍不住问儿子:“她是不是你的同学?”儿子说:“她的成绩很差,坐在我们班最后一排的,别跟她说话。”我看不过去了:“既然是同学,而且她还跟你打招呼了,你出于礼貌也该跟她打招呼。”儿子这才不情不愿地跟她打了招呼。小姑娘就住在我们同一个小区,我让她有空到我们家来做客。我觉得这小女生非常大方,性格也很开朗热情。 后来儿子跟我说,这个小姑娘的成绩一直排在很后面,很多同学的家长都不许孩子和她做朋友,老师有时候也会挖苦这个小姑娘。我问儿子:“还记得我跟你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话吗?”儿子说记得,我告诉儿子,虽然她的成绩不好,但是至少很懂礼貌,这难道不也是优点吗?儿子没说话。 回家后想起这件事,我开始怀疑:小学二年级的孩子成绩不好固然还没有什么关系,等儿子到了高年级,或者到初中、高中了,我还会这样要求他不戴有色眼镜去看那些成绩差的同学吗?而成绩差的学生难道就一直要在班里受到歧视和排挤吗?说实话,我也不清楚。 ——小活宝 这是一篇在论坛上受到大家关注的妈妈日志,不少妈妈留言表示遇到了同样的烦恼。在不少教育专家看来,是不是介意孩子和“差生”交朋友,在于家长如何对“差生”进行定义。大多数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生活和学习中得到更好的引导,但是就孩子而言,社会本来就是复杂而多元的,人也不会只有一种人,做家长的,首先应该教会孩子交友能力,包括学会和各种各样的人交流。当孩子和差生交上朋友,家长没必要“反对”,而是要教育、引导。 家长态度:关键在于孩子的“抗干扰能力” “当身边出现差生,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孩子有没有和差生交朋友,而在于孩子在交朋友的过程中,能不能坚持自己的主张,是不是跟着‘差生’就会学他们不好的习惯,而和好学生在一起,自己也会变成好学生。”家长李洁这样认为。 李洁儿子所在的班级里,大多数家长都对孩子与差生交朋友比较“感冒”。有段时间,儿子的一位同学天天打电话来问作业,李洁当时觉得孩子热心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是件好事。“但一周过去,我发现事情不对了,这位同学天天都打电话来,说自己题目不会做,要求儿子帮忙解答,一说就是半个小时。我就告诉儿子,帮助同学不是一味地满足他提出的各种要求,要学会婉拒。同学有困难要及时提供帮助,但也要适可而止。天天打电话来,不仅浪费你的时间,也会助长他上课不认真听讲、总依赖别人的坏毛病。”一开始,李洁的儿子不肯接受母亲的建议,担心这样说了朋友会生气。后来在李洁的强烈要求下,儿子终于开口拒绝,这位同学打电话来的频率也少了。 李洁说:“其实我不反对孩子与相对差的同学交往,帮助他们进步,但他自身一定要有抵抗力,要掌握原则,同时我也会提醒他不要把一些不好的习惯学到自己身上来,要学会‘抗干扰’。一旦发现儿子把握不住,被差生拉过去了,学习退步了,那我肯定要干涉——毫不留情地要求他们暂时断交。” 有家长赞同李洁的观点:“什么叫差生?成绩不好就叫差生吗?家长上班难道就只和领导玩,或者只和所谓的成功人士交往,对那些能力差条件不好的人就不理不睬吗?有的小朋友成绩不好,但是自理能力强,我觉得如果她和我女儿交朋友,我也挺支持的。虽然作为母亲,我也嘀咕过:孩子成绩会不会受影响?但我很快就否定了自己。要知道一个生命的成长取决于方方面面的因素,成绩只是成长中的一部分,而生存能力也许反而是一种更重要的能力。当然前提是她不会因为和学习习惯不好的同学交往,使自己的学习习惯也变差了。” 老师态度:“健康”的孩子不怕被“传染” “每次开学时,都会有家长要求给孩子换座位,让自己的孩子与好学生坐在一起,不能与调皮捣蛋的学生同桌。”虹口区第三中心小学的李莉老师说,这样的情况每年、每学期都会遇到。每到此时,她就要耐心地给家长“做工作”——如果您的孩子能与后进生交朋友,用自己的行为去帮助和转变身边的“小邋遢”和“困难户”,不也是对他能力的一种锻炼吗?她甚至安慰家长不要紧张,说自己会教给孩子与后进生交往的方法。在学校里,老师将“好学生”、“坏学生”进行配对是“约定俗成”的习惯,就是希望“好同学”能带动“坏学生”共同进步。在不少老师眼里,“健康”的孩子是不怕“传染”的。 “配对也要讲究窍门和方法,我有三件秘密武器——表扬信、感谢信和友情提醒信。”李莉老师举例说,比如今天你的同桌(后进生)表现非常好,默写没有出错或上课遵守纪律,没有干扰其他同学,就请“好学生”在家校联系本上写封表扬信给这位后进生的家长,告诉家长他的点滴进步。另外,我们也请后进生写感谢信,比如今天你在订正作业的时候,你的同桌(好学生)主动帮你打饭盛汤,或教会你不懂的题目,主动帮你默写生词,请你写封感谢信给你的同桌。又或是好学生发现后进生有什么小毛病时,犯错时,写一封友情提醒信,在表现不好的地方打个小叉叉,提醒他们如果再犯,就要报告老师或给予惩罚了。 “通过三封信营造和谐的班级文化。”李莉老师说,这三封信的作用就是先触动他们,再感动他们,一定不能搞“孤立”。与“坏学生”同桌能让“好学生”更有责任感、荣誉感和成就感,也让后进生能从小就体验到关怀的力量。 在家长眼中,“后进生”对于自家孩子来说是个强大“干扰源”,但作为孩子而言,他们眼中的“后进生”同桌并没有那么可怕。“大家眼中的‘坏学生’基本都是学习成绩差的孩子,但这些孩子往往很纯真。”陈鹤琴小学的肖榃霖老师表示。肖老师发现,在小学里,孩子就已经有一种意识,发现有学生成绩比较差,他们会不愿意跟这些后进生交往,对此,老师也要做好引导。例如,最近在复习迎考阶段,如果老师主动安排“好同学”与后进生结对合作,一起复习功课,“到时候后进生有进步,老师奖励时,就要对两位同学一起奖励,因为这其中有好学生的一份功劳。”肖老师说,其实在合作中,“好学生”既能巩固自己的知识点,还能体验到帮助他人的成就感和快乐。有的孩子会在作文中写道:“与我结对的后进生成绩提高了,比自己考得好还要开心好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