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秋风响,蟹脚痒。我国现今的蟹饌美食,基本沿袭了传统的吃法。元代倪瓒的煮蟹法:“用生姜、紫苏、桂皮、盐同煮。大火沸透便翻,再一大沸透便啖。凡煮蟹,旋煮旋啖则佳。以一人为率,只可煮二只,啖已再煮、擣(dǎo)橙齑、醋供。”现代的吃法要简单多了:蒸煮后,皆姜、醋不可少。说起蟹饌文化,人们总会提起《金瓶梅》的“蟹兜”、《红楼梦》的“持螯会”,由于兰陵先生对腌螃蟹着墨较少,很少有人注意潘金莲的腌螃蟹。然而细细探究一番,潘金莲腌螃蟹的手艺十分了得,竟然倾倒了所有在西门府上吃喝的男人。 《金瓶梅》第二十三回,西门庆与宋惠莲在藏春坞洞儿内撕混了一夜,次日平安挪揄道:“我听见五娘教你腌螃蟹,说你会劈的好腿儿。”“劈的好腿儿”按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性经验丰富。但是,潘金莲教宋惠莲腌螃蟹,其中大有文章。首先,宋惠莲得到西门庆的宠爱,从大厨房的杂工升为吴月娘私人小厨房的科理师,她不会腌螃蟹,说明该厨技在当时并没有普及;其次,西门府上的庖厨也不会腌螃蟹,这就需要精明伶俐的潘金莲露一手。确实潘金莲做到了,并得到西门庆和那群闲帮的青睐。
再看第三十五回,西门庆向他人炫耀道:“……实何你说,管屯的徐大人送了我两包螃蟹,到如今娘们都吃了,剩下腌了几个。”吩咐小厮:“把腌螃蟹拿几个来。”那应伯爵和谢希大两个抢着,吃的净光!如此生动的描述,把潘金莲的手艺和腌螃蟹的美味渲染的淋漓尽致。
然而,从西门庆的一句“管屯的徐大人送了我两包螃蟹”的话,也不同层度说明《金瓶梅》故事的发生地在山东。在明代各地,管屯官向来被人瞧不起,他们都是些堡内武艺蹩脚淘汰下来担任管屯官,年终若完不成该屯的粮斛征收,还要受到严责。所以,“管屯的徐大人”定是用在北方视为稀罕之物的螃蟹来巴结西门庆,才显得礼物的珍贵。
打住回来。
潘金莲的腌螃蟹让西门府上的男人如痴如醉,具体是怎么制作的,兰陵先生没有告诉我们,无从考证。追溯我国蟹饌中的腌螃蟹渊源,人们常常会引用《清异录》记载的缕金龙凤蟹:“炀帝幸江都,吴中贡糟蟹、糖蟹。每进御,则上旋洁拭壳面,以金镂龙凤花云贴其上。”北宋科学家沈括所著《梦溪笔谈》:“大业中,吴中贡蜜蟹二千头。……又何胤嗜糖蟹。大抵南人嗜咸,北人嗜甘,鱼蟹加糖蜜,盖便于北俗也。”南宋著名诗人陆游诗“磊落金盘荐糖蟹”,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唐以前书传,凡言及糖者皆糟耳,如糖蟹、糖姜皆是。”陆游的“糟耳”说法与沈括的“北人嗜甘,鱼蟹加糖蜜,盖便于北俗也”就有出入。“糟耳”即为酒酿、酒糟也,与“糖蜜”相去甚远。更多的应该属于沈括的笔误。
潘金莲的腌螃蟹究竟是醉蟹还是糖蟹?让我们来做具体的分析。设想西门府上只有潘金莲一人会做腌螃蟹,那就说明这个腌螃蟹不是简单的腌法。两者相比,醉螃蟹相对简单。明清时醉蟹的制作已十分成熟,《调鼎集》中制作醉蟹的口诀朗朗上口:“三十团脐不用尖,好糟斤半半斤盐,好醋半斤斤半酒,听君留供到年边。”《居家必用事类全集》记载的糟蟹也比较简单:“母螃蟹洗净、擦干,加糟、盐、就、醋腌制七日而成。”我们通常醉蟹是将蟹放入清水中摆两天,再从水中拎出摆一天不喂水,然后用酒将其腌晕,加适量盐、料酒、葱、姜、糖,装入小口坛子加盖密封,置入冰箱冷藏,一周后即可直接食用。基本的调味料酒、盐、葱姜,大致符合古代的糟醉方式;而“糖蟹”就比较复杂,糖从何而来,唯一是以酒酿为基础的调味,方能杀菌储藏。使用酒酿腌螃蟹,这个就比较复杂,首先要制作酒酿,控制发酵温度、甜度、酒精度,腌螃蟹时自然少不了盐、葱、姜等,所以糖蟹还是一款复合味的蟹饌。北宋诗人苏舜卿的一句诗,大致把糖蟹的外观描述出来:“霜柑糖蟹新醅美,醉觉人生万事非?”古人常把“霜”比作白糖,“霜柑”比作糖的甜度,“霜柑糖蟹”意指螃蟹的外表都沾有白白的酒酿;“醅”指没滤过的酒,“新醅美”即时饮用腌制糖蟹的酒酿汁水。
“糖蟹”在传统的蟹饌中消失,制作复杂是其根本原因;另外,糖蟹比醉蟹的保存期要短,容易变质。清代以后,基本以醉蟹一统天下,特点为制作简单,保质期长。同时还衍生出醉蟹炖鸡等醉蟹肴馔。醉蟹入馔具有特殊香气,醉蟹卤可做汤菜、凉拌菜,芬芳爽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