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坚,李坚讲师,李坚联系方式,李坚培训师-【讲师网】
生产现场与班组管理专家
46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李坚:社会惰化效应
2016-01-20 37416

所谓社会惰化,是指个人与群体其他成员一起完成某种事情时,或个人活动时有他人在场,往往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时偏少,不如单干时出力多,个人的活动积极性与效率下降的现象,也称之为社会惰化作用,另也叫社会干扰、社会致弱、社会逍遥、社会懈怠。

富有战斗力的团队精神,也是任何集体都梦寐以求的。企业拥有了团队精神就是拥有了核心竞争力,就具备了在现代市场竞争中无往而不胜的战略优势,就可以弥补诸如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不足。这是因为团队可以产生正的效应,也就是说团队的产出比成员单个工作的产出之和大,因为团队精神可以刺激个人的努力,因此2+ 2可以等于5。但事实上,团队产生的效应常常是负的。为什么会有这种结果呢?原因在于社会惰化效应。

证明社会惰化效应的实验

法国人马克斯·瑞格曼(Ringelman,1913)做了一个拔河比赛的实验,他要求被试在分别单独的与群体的情境下拔河,同时用仪器来测量他们的拉力。结果发现随着被试人数的增加,每个被试平均使出的力减少了。一个人拉时平均出力63公斤;三个人的群体拉时,平均出力是 53.5公斤;八个人时是31公斤。这种共同完成一项任务时,群体人数越多个人出力越少的现象,后来在其他人的实验中也得到证实。这些现象不仅在实验室里看到,在日常生活中也很普遍。

根据有关研究和统计,在前苏联,私有土地占总农用地的1%,但产量却是农业总产量的27%;在匈牙利,农民则曾在13%的自有耕地上生产出了全国三分之一的农产品;在中国,自1978年土地承包责任制,农作物的总产量每年递增8%,这一速度是过去26年里平均增幅的两倍半。

俗语“一个和尚挑水吃,二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正是这种社会心理现象的具体形象化。

引起社会惰化的原因

也许是因为团队成员都认为其他人没有公平付出。假想你认为当你在辛苦工作时,别人却在偷懒,那么你肯定也会减少工作量来重建公平感;另一种原因是责任的分散。所谓法不责众,因为团队的成绩不会归功于个人,个人的投入和团队产出之间的关系不明朗。这样有的个体可能成为“搭便车者”,依附团队的努力。换句话说,如果个体认为自己的贡献无法被衡量,效率就会下降。

如何形成一个优秀的团队

(1)共同的目标、共同的期望是形成一个团队的首要条件,而这也正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众所周知,人类任何一个组织的延生首先是基于人类彼此存在共同的需求,或者说是共同的好处。例如,原始社会,人们因为要共同抵御野兽的袭击,因为只有共同的狩猎才会有收获,所以就结成部落。进入工业社会后,雇员因为要维护自身的利益,对抗资本家的过度榨取,所以要结成工会,从这样的分析判断,我们不难看出,任何人群和组织其实就是一个利益共同体,相同的利益要求是一个组织产生的首要前提。没有这一点,任何组织都不可能产生。当然,团队精神就更无从谈起。为此,必须让每一个团队成员都明白团队的目标是什么,自己在为这个团队目标奋斗中将会得到什么利益。这个目标既是团队对每一个成员的一种利益吸引,也是对大家行为方向的一种界定。否则,大家到这个团队工作的目的就不明确,进入之后的行为方向也不统一。

(2)团队内部良好的沟通协调亦是形成一个优秀团队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正如同沃尔玛总裁所说的:“如果你必须将沃尔玛体制浓缩成一个思想,那可能就是沟通,因为它是我们成功的真正关键之一。”丹费大学 Stephen·Erbschloe所作的一项研究表明,他所研究的46家公司之所以面对互联网带来的商业机会行动迟缓,最主要的两个原因就是:交流的贫乏和行政上的混乱。使交流成为一个团队、一个公司里的优先事项,并且让每个员工都知道你重视交流;为员工提供同管理层交谈的机会;建立信任的氛围。这是优秀的团队要达到有效的沟通协调至关重要的三个条件。

(3)必须营造公平公正的氛围,创建公平公正的机制,保证团队成员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

一种精神的形成必须以一种积极健康的机制来维系,使遵从团队精神共同行为规范的成员能过上好日子,能得到高的报酬。反之,如果善良的行为被压抑,受打击,高尚的行为注定会惨遭夭折。这些机制,既有利益方面的也有精神方面的。现实中,一些企业由于没有处理好团队成员间的公平问题而导致团队人性涣散,凝聚力锐减的事例不胜枚举。有的搞远近亲疏区别对待,培养亲信,扶植小圈子势力;有的有意制造矛盾,以便自己驾御。凡此等等,都是因为没有建立公平公正的机制和氛围而致。

(4)一个优秀的团队必须具有创新能力

没有创新能力的团队不能称其为优秀团队。现今,我们面对的是独具慧眼并且具有高智商的客户群,这就要求我们的团队要具务高度的弹性以及敏捷的创新能力,在塑造这样的团队文化时,就要把弹性以及创新能力塑造在团队文化内,使每一位员工都习惯于改变并清楚意识到改变是任何改善的前提,永远不变的就是“变”。
上一篇 近因效应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太原站 ty.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5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