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计划执行也是员工增进沟通的桥梁,一项计划并不在于你设计用了多长时间,有没有瑕疵,而在于你最终有没有执行。实实在在地执行是诚实守信的一种表现,而诚实守信又是一个人对自己、对他人高度负责的高尚品质。再伟大的计划,如果只是说而不做,也只是毫无实际意义的“空谈计”,执行落地是一种诚信,贵在坚持与言必行、行必果。
哪怕一个策划案你修改了两个月,最终得以圆满执行也是值得的,但如果你所谓的策划了一整年的大项目最终却没能执行,对企业来说也是毫无价值的,只会增加企业的成本,而不会带来利润。
我听说学员们提到,有个学员叫孟飞,他有一个特殊的外号叫“计划大失(师)”。
有一次我和几位学员一起喝下午茶时,我想提醒他们不要随便给别人取外号,但听了他们的说辞,倒让我明白了这个外号的由来。
学员邓明磊和孟飞同在一个策划部门,她说:“嗨,老师,您别怪我们,再说了我们没有恶意的。您不知道事实真相,他真的是我们部门出了名的‘计划大失’,他总是自以为策划能力了不起,每次会议上都会有几十个点子,就听他自己在那里夸夸其谈,领导开始对他还赞赏有加,说他很有策划的天赋,于是孟飞很多在会议上提出的案子都过了,后来领导让他把具体的计划案做出来,他却不屑一顾,觉得自己大材小用,有这时间写计划案,还不如多想几个计划。所以,别看他点子多,但最后落实成具体计划案的没有几个,所以大家都管他叫‘计划大失’,再好的点子到他那里就别想落实,肯定会成为泡影……”
原来如此,虽然这样的外号对当事人而言有些讽刺,但这却说明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空有点子不落实到具体项目上,就算他是一台“金点子复印机”也没有用。
对管理者而言,最重要的不是你能想出多少结果,而是你最终能给出多少结果,之前的各种想法是否都能执行成功。毕竟,之前我们说企业以盈利为目的,它不需要的是执行者,而不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但时至今日,则截然不同了。
1.注重执行的过程,不空谈计划。
计划是很多人的强项,执行计划却是很多人的软肋。每周伊始、每个学期的开始、每年年初,是人们最常做计划的时候,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回头再看,就会发现当初兴奋不已时写下的计划,最终达成的少之又少,于是很后悔期间没有按照计划执行,甚至还会重新再做一份计划,发誓下次一定要实现,结果不想可知,这样循环往复做计划的结果等于没有结果。与其空谈计划,不如注重执行的过程,不管结果如何也要照做,这样的执行力才更有保证。
2.用行动去落实,前期执行重在铺垫工作。
一件事最终有没有被落实,最好的检验方式就是看对方是用嘴表示,还是用行动体现。执行,是一个人的行为动作,无需你展示“口技”,如果说得头头是道,最终却连执行的可能性都没有,反而更让人失望。或许你第一次这么做,老板会原谅你,同事会迁就你,但在一个团队时间久了,这样的你会有立足之处吗?管理者与其用嘴说明,不如用行动落实,虽然前期的执行只是一些琐碎简单的铺垫工作,但至少这可以让后面的任务借力使力。
3.履行职责,说到做到才能获取他人信任。
不知大家是否发现一个现象,那些位高权重的人,例如帝王之君,企业老板,他们常常在对臣子或部下说完一些事后会补充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是因为他们需要在众人眼前树立自己的威信,但威信不是以暴制暴,而是用事实服人,如果他们总是说一出做一套,怎么能服众,获得他人的信任呢?同理,管理者不应因为自己位高权重而不在乎别人对自己的信任。在企业里,失信是件非常可怕的事情,不仅意味着人际沟通会受阻,也意味着老板不敢重用你。
老板:“你这次工作做得不错,但要是能做得再到位一点就好了?”
员工:“我是按照您的要求严格执行的呀?其它的不在执行计划中啊?”
老板:“好像我们的企业没有规定领导只能执行计划好的事情吧?”
员工:“……”
没错,作为老板,都希望他的左膀右臂——管理者能自动自发地创造出不一样的结果来,但身为管理者,往往只知道老板安排什么就执行什么,要求一分,执行一分,结果这样的管理者是很难在短时间内超越他人的。
其实,只要是有利于执行,能使结果更上一层楼的事,就可以去执行,就像老板所言,企业可没有规定管理者不可以做分外之事。成为要求一分,执行三分的自动自发型的管理者,未来的发展道路才会是光明的。
1.由“打工型管理者”转变为“主动型管理者”,不被动限制自身成长。
“打工型”的管理者在执行任务时一切秉持“为老板做事”的态度,凡事都听上级安排,自己没有主见,此类管理者即使在一个岗位上奋斗一辈子也不会有多大起色,不过是拿着应得的薪水为别人工作罢了。而“主动型的管理者”则是时时刻刻都在为自己工作,在满足上级要求的前提下,寻找自我发展的出路,全面检视执行过程,不放过任何一次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机会,此类管理者也可以称之为“成长型管理者”,他们每一步的成长都脚踏实地,发展机会也多一些,而不会被动地限制了自身成长。
2.执行要守规矩,但应主动发现可能性。
很多管理者都是“规矩至上”的服从者,他们很怕违背了企业的规则,于是不管做什么事都一板一眼,即使有更多的想法也不会化为实际行动。守规矩应该说是每个管理者都应遵守的基本准则,但我们应该同时尝试着主动发现一些对我们有利的可能性,如果老板要求了一分,你做了一分,那么多余的可能性就不存在,只能说明你刚好完成了老板交代的任务,符合了老板的要求。而你却因为没有更多地尝试而发现自身内在的潜力,以及创造更好结果的可能性。
3.在执行中学会自检,缩短执行时间才能有精力执行更多。
有些管理者被要求一分就完成一分,还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是整个执行过程拖拖拉拉,根本没有时间去多执行那“两分”。如果是这种情况,你就要学会自检了,何谓“自检”?在老板还没有检查你的工作之前,自己先检查一遍,看看有哪些工作是需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的,尝试了解这些导致工作不到位的阻碍因素,并将其一一化解,或许中途会涉及到一些与你不相干的事,不要犹豫,不要介意做一点分外事,或许正是这些分外事在为你的管理结果加分。
执行计划就是对工作进行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是对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思考、考量和设计未来整套行动的方案。
计是起,代表战略的制定,是一个企业长远目标的制定,划是落,代表战术的运用,是企业长远目标的落实,既企业要想达到这个长远的目标应该怎样去做。
管理者要想成功,在制定总体规划时首先应该把企业的长远目标制定出来,也就是让企业有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只有清楚了企业发展的方向,管理者才能带领着自己的员工向着这个明确的目标而努力。另一方面,还需要在制定整体规划的时候制定出完成目标的方法和策略。即需要强大的执行力去支持目标的实现。只有有了高效的执行,企业的战略计划才能一步步落实到位。
有一次我应邀去参观一家企业,这是一家制作玻璃制品的工厂,当我看到那庞大的流水线上璀璨生辉的玻璃制品时,不由得惊呆了,我敢说这真是人类创造的奇迹。
当我们随着车间主任走进一个生产车间时,正好看到一个管理者把一些看起来非常漂亮的吊灯挑了出来。我走过去仔细的看了一下,并没有发现有什么不妥的地方。我就问他:“这些吊灯是有什么特殊需要吗?”
他看了看说:“那些吊灯都是不合格的,它们很容易坏掉。”
“可是这些吊灯看起来这么漂亮,并且我也没有发现他们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呀!”
“哦,这个吊灯的中间有一条小裂缝,一般人是看不出来的,但是我们就是干这个的,所以很容易看出来。”
“这应该不影响使用吧,反正别人也看不出来,何必非要把它拣出来呢?”
管理者很干脆的回答:“我们既然选择了这个工作,就一定要把工作做好,做到位,虽然别人看不出来有任何瑕疵,但是我们绝对不能让它出任何问题,因为这就是我的工作。”
后来,只要遇到我认识的人需要买玻璃用品,我就会推荐他们使用这个品牌的。因为他们的管理者能够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严格要求自己。这个企业的管理者是这样的,这个企业也一定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企业。
一个企业的成功,需要一个高明的决策,一个企业的成功,同时也需要强大的执行力把工作落实到位。
计和划有一定的联系,也有一定的区别,两者紧密联系,贯穿与企业的始终。计是战略,具有全局性、深远性和纲领性的特点;划是战术,具有局部性、短暂性和操作性的特点;
那么怎么才能正确处理计与划之间的关系呢?
1.战略统领战术,战术体现战略。
战略统领战术,战略是企业为了一个长期的目标而设计的行动计划,是企业管理的集中体现,所有的努力都是在为战略服务。战术体现战略,战术是企业战略的基础,是企业中各种因素的组成和运用,也是企业为了实现长远目标而不断变换的方法。
2.运用好计划管理工具
一个战略想要顺利执行,必须有一个明确的计划来支持。在制定团队计划之前,管理者应该认真分析战略,把所有的事项都确认清楚。管理者可以借助“6W2H分析表”对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
1.为何制定这项决策?
2.这项决策的内容是什么?
3.这项决策在何处实施?
4.这项决策由谁负责执行?
5.选择哪个战术?
6.何时完成?
7.如何执行,用什么方法,有什么方案?
8.这项决策的预算为多少?
“惰性是人性的弱点之一”,假设“休息”和“工作”是天枰的两端,相信每个管理者都会本能地选择利于自己的那一端,体现在工作中,就成了大家最不愿去面对也是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拖延。
拖延是计划的大敌,它总是在扮演“拖后腿”的角色,如果拖延成为了习惯,每到计划面前,我们就会本能地想:反正不着急,还有明天呢,今晚还是好好休息一些吧!
结果很多事明明在当天可以执行完毕,却也要排到次日,甚至更往后的时日去做。别忘了,明天还有明天的事,等待越多的“明天”,就会浪费更多的“今天”,最终浪费的就是你整个职业生涯,你真的甘愿这样做吗?
在我们主办的一次特训营中,有这样一位特别的学生白尔帆,几乎不管我安排什么额外的任务,他基本都是第一个来向我提交结果的人。
其实,我对大家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严格,领导们肯抽空来参加培训也挺不容易的,有的企业肯专门腾出一段空白期来留给管理者上课,有的企业时间条件不允许,管理者得一边上课,一边上班,我知道这很辛苦。
而白尔帆就是第二种情况。
因我们的特训营是三天三夜的,在第二天下课后,我叫住了白尔帆,好奇而玩笑地问他:“你是时间之神吗?是什么力量让你总是第一个来提交结果?给你产生这样动力的因素是什么?其实不必把自己搞得太焦灼啊,你要注意休息。”
没想到白尔帆说:“老师您多虑了,我可没有您想象中的那么多的动力因素,我只是有日事日清的习惯,在每天晚上休息前一定落实当天的工作,仅此而已。”
白尔帆说得没错,我安排的并非什么难以执行的重任,通常只要按部就班地去执行,就没有完不成的东西。但很多管理者却总是一拖再拖,所以心灵上的包袱也越来越重,最终导致完不成任务,或者总是最后一个交工。在现实企业中,这样的例子一定不少见。
如果我们能像白尔帆一样,或许就不会觉得工作是一项负担了,而是一项该及时清理的活干。
1.拖延只是“特殊情况”勿把拖延当习惯。
习惯,不分好坏,一旦养成就会发挥其固有的积极或消极的作用,而且很难戒掉。可想而知,拖延若成了一种习惯,就会不断地拖你的后腿,令你难以热情做事,积极发展。当然,凡事都有特例,拖延也只是时间不允许情况下的一种“特殊情况”,但你只需要将其视为“特殊事件”对待就好,而不是养成拖延的坏习惯。
2.休息之前先落实工作并不意味着要你成为工作狂人。
工作完再休息不等于不休息,执行要对自己负责,但基本不需要你做出牺牲,让你从此放弃休息的时光,做一个工作狂人。心理学研究表明,身心俱疲时的工作效率要低于精神饱满状态下的三倍以上,所以,3个小时能执行完的任务没有必要刻意用5个小时完成。之所以强调休息之前先落实工作,其实是在强调一种态度,有了这种态度你才有可能激情饱满地执行任务,而不是每天盼着下班的时间,恨不得立刻飞奔回家。
3.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不紧急的事也要立刻处理。
一个会工作的管理者通常会把工作分为紧急的事和不紧急的事,重要的事与不重要的事,依次降序排列,按部就班地执行。注意,这并不意味着不紧急的事就可以抱着“不紧急”或“不重要”的心态去执行,这样的心态会造成思维上的故意拖延,即明明今天能完成也要拖到明天,只因为任务不紧急。问题是,每件不紧急的事都这么拖下去,这些事件加起来同样要耗费你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解决,无形中降低了你的工作效率,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一天到晚地抱怨时间太少,事情太多了。所以,只要时间允许,不紧急的事也要立刻处理掉,多一事不,省下来的时间你就可以用来超越他人。
执行力在传递的过程中被打折,导致雄心勃勃的计划中途流产;队员执行力不强,即使再好的计划也是镜中花水中月,最终付诸东流,成为一纸空谈;执行力流失,导致团队在做大以后,许多的政策与策略贯彻不下去,没有办法做强;执行力黑洞,就像仓库里的老鼠一样,即使你付诸百倍的心血,最终也难逃收益十之一二的结果;执行力危机,团队各个层级之间责任互推,执行进入恶性循环。
执行力跟谁的关系最大?不可否认,一个卓越的领导者是能够解决大部分难题的。一个团队的领导力决定了计划的执行力,反过来,执行力又作为领导力的后续,支撑领导力继续向前。
A公司的人力资源部主管在为学员培训时提到,作为一个企业或是团队,管理者的领导力与执行力是成败的关键原因,但是领导力和执行力这两者的缺乏或是两者之间的不平衡,导致企业或是团队在向前走的时候,就像少了左腿或是右腿一样,如何让提升企业或是团队的领导力或是执行力是一本很难的教程,也是摆在每个管理者面前的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如果企业或是团队不能达到这样的一个平衡,就很难跨越职业化管理阶段。
在最初的时候,部分的企业或是团队借鉴西方的管理模式,希望通过对于西方文化的借鉴来解决自身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改变自身管理的现状,但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以后,发现西方的管理经也有不灵的时候,但是作为管理者去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将磨合不下来的原因归究于所遵循的管理模式落伍,因为管理模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所以“不灵”,于是又开始寻找任何更合适的方式,所谓的管理经是念了一本又一本,但是最终还是没能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管理的水平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管理的产出比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往往不从客观情况找原因。
其实,我们中国并不缺少管理方式,也并不是我们的管理方式就赶不上西方的“神效”,只是“好马配好鞍”,失败的原因是找不到配这好马的鞍,也就是说缺乏的是能够运用这些方法的素养,找不到执行这些方案的领导者。
其实说到最后,企业或是管理者,需要寻找的是具有坚强领导力和执行力的领导者来运用这些管理方法。也正式因此,如何提升企业或是团队领导者的这些素养和执行能力,则被提上了日程。
企业或是团队要做大,需要有正确的战略,而要做强则是要有很好的执行力。也就是说一个是为集体知名方向,一个是让方法落到实处。再好的战略得不到好的执行力,也就成了“临渊慕鱼”,集体再用战略攻取胜利果实的时候,还要用执行力去打造无坚不摧的竞争力。所以只有执行到位,才能够应变多变的市场环境,为集体赢得先机。
所以,能够有战略目标,能够打造高效团队执行力的领头人,才能带领一个集体长盛不衰。这就要求领头人跟队员之间一个密切的配合,即使你有再好的战略,不能够把你周围的队员凝聚在一起,不能将战略很好的执行,也就是不能很好的落实,那么这样的团队就不是一个无坚不摧的团队。
战略从何而来?执行力如何打造?
1.认真、带头执行计划。
一个卓越的领导人,管理方式是一种艺术,他能够高效的履行自己的职责,自己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是经过几番讨论,结合众队员的意见和建议,而不是闭门造车,一旦决定的计划就要认真带头执行;一个卓越的领导人能够听的下别人的意见,把自己的身份放低,融入到这儿集体中间,而不是做“高出不胜寒”的那一位;卓越的领导人能够提供给队员足够的发展空间并在自己队员困惑迷茫的时候,为自己的队员提供有效的帮助,为自己的团队增光添彩,打造一个和谐的合作氛围,关注过程与成果,强化执行并能从自身做起,尊重每个人的思维与处世方式,这样的领导者是能够以自己的魅力征服你的队员,让你的队员对你产生深厚的信任感,那么所有的队员也就会跟随你的脚步,去为这个集体努力,跟你一样说道做到,执行到位,这样的团队才能是一个不断壮大的团队。
2.强化管理者的诚信与责任感。
这并不意味着,你要对队员眉开眼笑和蔼可亲,因为那些只是表面的东西,只是人性格的一个反应方式而已,不管你外在表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我们强调的都只是一种风格的问题,真正有意义的能帮到一个领导者的是你在带领团队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诚信,它来自于你平时所做的事情,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所做的事情”是指正确的事情,而不是对自己有利的事情。当你的追随者看到自己的领导为了更有效的领导他们去完成某项任务而以大局为重的时候,这种责任感可以强化你的诚信。你的诚信则可以强化队员对你的信任感,领头人的作用才能真正的建立起来。
当你考试没考出好成绩时,你告诉老师,我今后一定好好学习,下一次一定可以考好;当你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时,你告诉自己,没关系,还有下一次;当你没有完成工作时,你告诉老板,请再给我一次机会,下一次我一定可以做好……。当你垂垂老矣的时候,你再也没有下一次了,你会否安慰自己,如果有下辈子,我一定好好活,活出自己的精彩来。
机会不是免费的午餐,不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出租车想要多少有多少,机会不会随随便便出现在你的面前,当机会出现的时候,唯有一次机会可以抓住,错过了就是错过了,机会没有下一次,没有重来,也不会向电脑一样暂停继续的随你控制。所以,在工作中,不要奢望“下一次”,要懂得把握现在,要学会做执行计划的推动者。
在一个团队中,要想处处领先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时候,稍一疏忽就会变成团队里面打狼的那个人。在别人埋头苦干的时候,你在埋头苦干,在别人享受休息的时候,你仍然埋头苦干,虽然你比别人累,比别人显得更努力,但拿到的薪水却比别人少,为什么呢?原因就是很多一次可以做好的事情,你都没有执行到位,在你反复修改反复执行期间,别人早已做了比你多很多倍的事情。
下一次我一定要做好,下一次我一定要比他们拿的薪水多,下一次,下一次,下一次,你把太多的希望寄托在了下一次,然而在下一次机会真正来临的时候你是不是能够抓住呢?如果一直告诉自己下一次还有机会,在执行的时候就不会全力以赴,就不会把事情做到极致。很多事情都可以一步到位,“下一次”的心态使你很好就退到了团队的最后面,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打狼人”。
白先生是一个大腹便便的中年商人,为人热情,心胸豁达,是一个很好相处的人。有一次,我们碰巧在一个地方吃饭就聊了起来。说到他的几个得意员工,他的脸上都笑开了花,他告诉我说王萌现在已经在主管了;杨金玲、范彬彬、冯耀书等也都成为相关业务部门的管理者,并很快又要升官了。那几个管理者我都见过,我去年给他们公司再次做培训时,那几个员工就已经有“领头羊”的风范了。
我做培训有一个爱好,就是时不时的留点家庭作业,这也是为了检查学员们的学习情况,对企业负责的一种做法。第一天留作业的时候,我只是告诉他们写出今天上课你都学到了什么。第二天,交过来的作业质量是参差不齐。其中,范彬彬的作业写的最好,不仅把本课所讲内容记得清清楚楚,还在后面联系实际写了自己的感悟,洋洋洒洒三千多字,让我很受感动。而冯耀书的作业却让我很生气,他所写的内容和我所讲的内容完全不相符,寥寥三百多字就交差了。我把范彬彬的作业当了范文让大家都学习一下,我还把范彬彬的作业推给了她,让她向范彬极学习并重写,她也向我保证下一次一定能够写好。第二次的作业确实质量高了很多,有十来个学员的作业都做的很不错,第一次大家不知道怎么写,有范彬彬的作业一示范,大家有了样子,写起来确实比以前好了很多。但最差的作业仍然是冯耀书的,她确实把本课的内容写下来了,但感想一点也没有,其实,我也知道,即使她把本课的内容写出来了,也是从别人笔记中抄的,因为她上课根本就没有认真听过。
中午的时候,我把她单独叫出去谈话,她说:“老师,放心吧,下一次我一定会做好的!”三天培训到期了,我也该离开了,在最后的时候我告诉大家不要把希望寄托在下一次,做作业可以有下一次,但是在工作中不会有下一次机会,也不知道她听没听进去。不过,从后来的作业中可以看出来,仍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后来,我和白先生聊到了冯耀书,他摇摇头表示想不起来,我提醒了他一下,他还是没有想起来,聊了一会,他才拍着脑袋说:“冯耀书早被开除了,在工作中总是出错,批评她时,看她态度诚恳一直保证下一次一定好好做,就会再给她一次机会,谁想到她还是会搞砸。有一次,差点因为她的小失误给公司造成大损失,所以,就把她开除了。”
企业的目的是盈利,老板在落实一项工作时,都会对管理者提出一定的要求,如果管理者不能够达到老板的要求就不能算完成了任务,执行不到位,企业的利益就难以达到最大化,这样的执行就是失败的执行。员工一时的失误可能会得到老板的理解,再给你一次机会,但是客户会给老板下一次机会吗?可能就因为你这一次没有全力以赴,就因为你认为没有关系,还有下一次机会,而使企业没有了下一次机会,试想一下,如果你是老板,遇到这样的员工你会给他下一次机会吗?
把希望寄托于“下一次”,没有了执行力,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无法生存。任何一个企业需要的都是计划的推动者而不是拖后腿的“打狼人”。
那么,怎么才能做企业计划的推动者而不是“打狼人”人,要注意一下几点:
1. 管理者不要把计划寄托于“下一次”
执行就在当下,全力以赴的执行当下的任务是关键。可能老板在执行前不会明确告诉管理者他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结果,但是任何一个老板都会希望管理者带领员工100%执行,把任务做到极致。如果不能在第一次就将老板交代的任务做到执行到位,而是向老板保证“下一次”我会努力去做的,下一次我会把任务执行到位的,下一次我一定可以做好的。老板看你态度诚恳可能还会给你一次机会,但是如果你总是执行不到位,总是把希望寄托到下一次,老板还会相信你吗?还会给你下一次机会吗?
2.不要让“下一次”成为管理者的执行习惯
如果在最初执行时管理者就告诉自己一定要执行到位,不会有下一次机会等着了,不让自己有倒退的机会,每次执行的时候都能这样提醒,慢慢就会形成一次执行到位的习惯。如果总是把“下一次”挂在嘴边,慢慢自己能做好的事情也因为自己的下一次而做不好,那“下一次”也会成为你的执行习惯,一旦养成了“下一次”的执行习惯就永远没有“下一次”了。
3.不要试图为执行计划寻找借口。
计划不打折,就要做到百分百执行,无论执行结果怎样都不要试图为自己找借口。老板者给管理者安排任务是工作所需,如果自己分配到的任务更重,更难执行也不是在故意刁难你,而是给了你更大的机会。如果,在工作开始之初就想好如果完不成任务可以怎样开脱,那永远不会执行到位,不要试图为自己找借口,要像军人一样,没有借口,没有理由,有条件要完成,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完成。
计划是一个企业在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战略设想和计划安排。现在市场环境每时每刻都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很难准确的预测到市场的发展方向。作为一个企业管理者,能够把握好自己团队的方向已实属不易,更别提对竞争对手的全面了解与把握了。
所以,一个管理者在做计划时,不要总想着企业的未来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总是在未来上面做文章?要想做好计划,需要一步一步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在做好现在的同时再做好未来的计划。
1.当计划不符合现实的时候该放弃时要放弃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管理者在做计划的时候不仅要善于做加法,更要学会做减法,要懂得放弃。当企业的未来计划与现实不符或者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的目标已经不再合适时,即使这个计划非常的完美,也要舍得放弃。
作为管理者,带着自己的员工和企业前进并是不特别困难的事情,但是在放弃的时候往往并不是那么容易,已经上手的工作,已经投入了很多的项目,就这么半路丢弃谁都舍不得。但是管理者要有睿智的判断和超凡的勇气,该放手时就放手。这样才能有效的控制企业风险,使企业走向健康的发展之路。
2.要立足现实,立足现在
任何战略决策都要一步步经营,不可能一蹴而就,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在为企业做计划的时候,要立足现实、立足现在,对现在的情况要了解清楚。如果管理者只关注未来,而不关心现在的话,未来的目标不免会脱离实际,过于冒进。所以,管理者在做计划的时候要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先计划好现在,经营好现在,再去计划未来。
孙雯娜是某公司为数不多的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因为他比其他学员更能冷静地对待自己现在和将来,这点让老板感到非常欣慰。
老板和孙雯娜的相处更像是朋友,有一次老板路过她家,到了她家发现她正对着一面墙壁上的一张白纸写写画画,老板好奇地问:“喂,同学,你在干嘛?”
她笑着对老板做鬼脸,却冷冷地说:“我对自己现在的执行力不是很满意,您看,我把在公司工作几个月来,把您对我在执行方面的说辞通通列出来了。我发现,原来我要提升的地方还太多,我想据此规划一下未来的执行方向,您看怎么样?”
听到这些,老板觉得一个人能够冷眼看现状已经很不容易了,还能由此想到未来的执行方向,老板真心地感到欣慰,立刻回答:“很好啊!其实,关于执行方向的内容我在几年前曾提到过,只不过那时的你还没有来。不过,你自己能主动想到这些,我真的很替你开心呢!”
执行力的提升应该是所有管理者的毕生事业,我们没有理由把它当成一次性餐盒,使用一次之后便丢进垃圾桶里,那样它就会失去了真正的价值。只有定期制定执行计划,才能清晰现状,明确未来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