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在“问道济南区域金融中心—2016”论坛上,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强调,要想发展金融,首先要搞清楚金融的服务业定位,它应该服务于实体的产业、生产和消费。
“现在中国有些时候,包括世界上一些其他国家,金融业发展的一大问题就是内部循环,成为一种吸金机制。”樊纲表示。
他指出,金融业因为看似收益较高,容易使人趋之若鹜,但把风险和周期性的波动考虑进去,金融业的收益不一定大过实体经济。另一方面,从一定意义上讲,它更容易被复制和抄袭,比如最近的P2P。
“中国目前的金融业风险在于不仅没有很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相反占用了很大的资源,增加了其他部门利用金融资源的成本。当然,实体经济和金融业需要均衡的关系,但一般的规律是我们的金融业要服务于实体的经济活动。”樊纲表示。
他还指出当前中国金融体系存在的三个问题: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总量中的占比过低、直接融资成本偏高以及刚性兑付。
其中,关于融资成本的问题,樊纲解释,银行“惜贷”往往是因为找不到好的项目,融资方本身已有较高的经营、债务风险。所以,融资成本高跟当前经济处于低迷期、很多企业面临过去高负债率的背景密切相关。问题的本质并不是货币政策,而是处理过剩产能、库存,这也是当前为什么要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而在谈及宏观经济预测时,樊纲称,从2011年中国经济增速开始下滑,持续了5年;2016年也许还会略有下滑,但是基本稳住。